全年活動花絮
Dreams Alive 新春慈善嘉年華會,一眾師生、校友、家長於喜氣洋洋的新春於呂 中聚首一堂,氣氛融洽。
呂中三十五週年音樂劇《呂途》,一連兩晚的演出十分成功,反應相當熱烈,錯
過了的校友可以稍後購買《呂途》錄影版 DVD,詳情稍後公佈
《呂途感言》 校友會幹事
35 週年校慶音樂劇《呂途》於七月三日及四日晚假香港浸會大學會 堂完滿演出,座無虛席,欣賞過的觀眾無不深受感動。
我就相約了一位「明道」社的師兄兩家人前往欣賞。該音樂劇從劇本、 樂曲或詞都是由「呂中人」創作的。故事由創校時的 1978 年說起,角色有 大家熟悉的陳建熊校長、鄭祖澤校長、趙雲祥老師、蔡佩珍老師、梁淑芬 老師和徐秀雲老師。一幕幕故事把過往不同年代的校長、老師和學生的校 園點滴呈現出來,有逗人發笑、感人肺腑、令人反思的片段。雖然「呂中」 的校舍外觀、環境隨著社區及時代的變遷而改變,但與神同行,教師以「生 命影響生命」的宗旨卻不變,更孕育了「一日呂中生,一生呂中人」之情。
觀畢劇後,令我重新認識「呂中」,從未想過創校初期的校園及社區 皆沙塵滾滾。第一屆的學生,有的要日出耕種,清晨賣菜,然後才上學。 我最欣賞劇中扮演鄭校長、趙老師的學生,他們在外貌、神態、舉止、打 扮皆唯妙唯肖,令校友、學生拍手叫好。劇中講述師生之情節,勾起我不 少美好回憶。
當我後來遇到第一屆的師兄師姐,不禁好奇地追問他們當年的校園點 滴。以前校規極嚴,有校友曾絆倒同學,便得到缺點一個,都令我嘩然。 另一方面,老師會帶同學上鳳凰山露營,去離島遠足旅行,都令我羨慕不 已。
有我屆同學觀賞該劇後,拍了不少照片上載「面書」,牽起大家相約 老師出來聚舊,緬懷昔日情誼,趁機請老師吃飯,感激當年教導。
相信大家都熱切期待五年後的全新音樂劇。
第三十五屆 (情社) 畢業典禮
傳燈禮
日本團導師感言
實地體驗的歷史課 李賽琴老師
沖繩,一個東臨太平洋,西依東海,古名琉球的地方,一個對我來說,既熟 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在於我已多次在中史課堂上提及日本如何趁晚清內憂 外患之際,逼令琉球脫離清朝藩屬地位,並進一步強佔琉球,改名為沖繩縣;陌 生,在於我從未踏足過一個我已在課堂多次提及的地方。它的歷史淵源怎樣?它 的文化主要受中國文化或是日本文化影響較深?沖繩人如何看他們和中國及日本
的關係?這一切,沖繩交流團一一讓我更清楚知道。 沖繩深受福建文化影響,而且琉球國王受明朝冊封,琉球皇宮也仿明朝建築。
在沖繩,你可以看見很多充份展現閩南色彩的建築或手工藝,這些都令我想到原 與中國關係密切的藩屬國,因晚清國力廢弛而丟失,這不正是「弱國(清朝)無外 交」的寫照?這想法隨著隨團林泉忠教授於講解沖繩歷史時兼及釣魚台主權問題 時不斷加強。在領土主權上,中國再不像晚清時一樣軟弱無能,而是據理力爭; 美國在釣魚台主權上也不敢完全惹怒中國人,這些不正是「弱國無外交」的另一 反照嗎?或許多讀歷史,多認識旅遊地的故事時,可以鑑古,可以知今,可以瞻 遠,令人少重蹈錯誤。
體會沖繩的美與人情 王海傑老師
回溯再次造訪沖繩計劃的起點,可能就在離開的一刻。年多前,與不少港人 遊歷經驗相若,與太太以自駕遊的方式首次走訪這個日本南端滿載小鎮風情的海 島城市,留下了舒適輕鬆的旅遊記憶。往後因為一再從媒體及不同的講座中不約 而同地聽到關於沖繩歷史及地位特殊性的分析,因為沈旭暉教授的協助與在琉球
大學任教多年的林泉忠教授取得聯繫,最終促成了這趟學習旅程。 交流團對於我們的一代是近乎奢望的學習經歷,但現今的青年人卻已不乏此
類的學習機會。尤記得在回程機上的一個小片段,幾位老師與迎面走來的呂中校 友聚舊,一對呂中校友夫妻剛參加沖繩舉行的馬拉松比賽回港,從同學身上的襟 章認出母校的學弟妹,這種不期而偶的相遇把大家從記憶中拉近,校友對於同學 有這樣的學習機會同樣表示欣羡。
旅程能滿載而歸,首先要感謝林教授的幫助,他不單協助聯絡琉球大學進行 交流,也在陪伴我們的三天行程中擔當導賞、翻譯等角色,透過他的專題演講與 分享,大家對沖繩的了解才得以更深入,因而明白沖繩人民經濟民生的現況,也 更能理解他們對個人身分認同的想法。
沖繩的確有不少令人陶醉的美景,如一望無際的太平洋或備賴村的林蔭。但 我總覺得交流團最重要的是人的交流,所以總有不少同學在分享裡提及路邊的老 太太、琉球大學的同學、導遊南哥、林教授,甚至是圖片裡那些對二戰死難者遺 骸契而不捨進行發掘的義工。相信透過同學在大學交流裡的分享,呂中同學敢言、
率真的個性,對潮流文化熱愛的形象也會深深留在當地師生的記憶裡。
盼望不久將來,另一批代表呂中作親善大使的同學,也好好把握機會,透過 人與人的交流擴闊眼界,建立友誼。
日本團同學心聲
3B 趙恩盈 沖繩的夕陽很溫暖,沒有高樓大廈的街道令天空顯得更遼闊,金燦燦的霞 光照在一塵不染的街道上。沖繩人和我想像中的有點兒不同。他們都很親切。儘 管語言不通,卻沒有距離感。沖繩的生活節奏很慢,人們大多蹣跚而行,不像香
港人那般匆忙,給人一種悠閒的感覺。
4C 鄺曉情 走進舊海軍司令部戰壕,發現裡面很潮濕,我在想像當時沖繩人戰爭時的情 況是怎樣的。參觀平和祈念公園也令我十分難忘,那裡海天一色,美麗的背後卻 記下了每一個在戰爭不幸過世人士的名字,那時我有一點的心寒,但也為他們的
後代能知道他們的故事而感到欣慰。
5A 蔡秀杏 現今的社會,我們有很多的追求:中日雙方爭論著釣魚台主權、中國人民追 求和諧的生活、香港人捍衛著核心價值……但我們不要忘記,追求這些的同時, 要維護和平,因為當戰爭來臨時,大家都要付出沉重代價。這是我在旅程中最深
的體會!
5E 陳穎思 與在琉球大學留學的廣西同學談及港人與內地人的衝突,她認為內地的年輕 人比較理性,既知道一些同胞確實損害了一些香港人的利益,但基於自小的便接 受「香港是中國的」的教育,仍然覺得大家畢竟也是來自同一國家,應以和為貴, 和平相處。內地也有值得尊重、值得欣賞的人,也有單純地追尋夢想的年輕人。 很多時候,衝突源於偏見,我第一眼見看到這位大學生時,確實有同鄉之感,大
家都是黃皮膚、黑眼睛、說着同樣的語言,為何不能以禮相待呢?
韓國團導師感言
韓國科技環境考察團後感 李穎茵老師
雖然任教呂中已多年,但今次還是第一次帶領考察團到外地,我的心情其實 和 30 位參加考察團的學生一樣,十分興奮呢!由 11 月的第一次籌備會議,直至
4 月 7 日順利返抵香港,當中的體驗及學習確實令我獲益良多!
還記得 11 月初,有一些同學總是嚷著叫我看「江南 Style」,在他們的再三 推介下,我終於看了一遍。當時的我只覺得那個歌手樣子很惹笑,歌唱得不算特 別好,為什麼全球人類都對它如此瘋狂呢?韓流又憑什麼能夠席捲全世界呢?結 果,我在考察團中找到答案。當參觀韓國第二大汽車生產商 KIA 時,廠房內每
個員工的認真工作態度,以及公司對員工的體恤,令我體會到韓國企業能夠成功
打入世界的原因。除了企業的成功,韓國政府的施政效率亦令我眼界大開!遊覽 修復後的清溪川及前身為垃圾堆填區的世界盃公園後,讓我感受到韓國政府對環 保工作的承擔,以及韓國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支持。不單環保政策的推行,韓國 政府對娛樂產業的扶持、對旅遊產業的推動,都是令韓流能夠風靡全世界的原因。 反觀,香港政府及市民對社會的發展究竟何時才能達到共識呢?今日的香港還有 什麽優勢能在國際間佔一席位呢?這些都是我作為香港人的反思。
這次考察團亦令我對呂中的同學加深了解。集合守時、參觀投入、待人有禮 等,呂中同學的優秀表現真的十分值得讚賞!就算置身潮流熱點明洞,同學們都 能夠準時地、平安地回到集合地點,令作為老師的我少了一份擔心!同學們,謝 謝你們的合作和自律!
最後,我也十分感謝考察團的另外兩位領隊老師!從考察團的策劃,到出發 前的準備,以及行程途中的應變,你們讓我學習到何謂一個盡責的領隊老師。 Mr. Ngan,Miss Lau,希望將來有機會再與你們一起帶交流團吧!
我們也可以 顏紹熙老師 再一次踏足首爾,這次所經歷的,卻與別不同。甫離開機場禁區,首先要做 的,竟是照顧同學 的行李。因他們猛然發現機場便利店內有韓國特產──香 蕉奶(後來發現在香港便利店也買得到),便把它掃個精光。這便是我在這趟考察
團的第一個印象──考察兩地民生的不同吧!當品嚐過香蕉奶之後,第二樣要
「考察」的是垃圾箱的位置,在機場裡要找一個垃圾箱並不困難,但想不到身在 市區,卻成了一個十分困難的任務。心想,難道韓國人不用掉垃圾嗎?好奇下向 領隊一問,才知道他們會把垃圾帶回家。吓!帶回家?這很難想像會發生在香港。 香港街道上有非常多的垃圾箱,比任何一類的商店還多,但還是不時看見市民隨 地拋垃圾。為何韓國人可以?香港人又可以嗎?
這六天的生活,考察了不少香港所沒有的東西。例如重工業──KIA 汽車廠, 以及由暗渠改變而成的清溪川(香港日後也有類似的計劃),也參觀了由垃圾堆填 區復修而成的世界盃公園(其實香港也有不少由垃圾堆填區復修而成的公園),而 當觀察到同學們對韓星趨之若鶩的舉動時,更看得出韓國是如何成功地輸出文化, 還有那些世界知名的韓國電子產品、護膚用品等,叫我不期然去想──他們是如 何做到的?當了解到韓戰結束後的南韓是如何落後時,我更驚訝於他們進步的迅 速。打開香港報章,常看到市民對政府有很多不滿,認為政府不思進取,沒有為 市民著想。但經過這次考察後,我同時會想,究竟作為市民的我們,又有沒有盡 公民責任?若日後香港推行垃圾徵費,我們會支持嗎﹖若要收地(或填海)來發展 工業或其他新興產業,我們會作理性討論嗎﹖
韓國在減廢上的成功,除了政府強力推行政策之外,更重要的是市民配合和 支持。如果我們要求減少垃圾堆填,但不願減少製造垃圾;要求有清新空氣,卻 不願巴士線重組,社會可會進步?做了幾天「韓國人」,體驗過把垃圾帶回家的 滋味,發覺也不是很不便。回家後,我也嘗試把垃圾分類,試一試從源頭減廢。
原來只要我們稍為改一下習慣,放棄一些既有觀念,便能做到韓國人所做到的。不是我們不行,而是我們一直以來被寵壞了。韓國推行減廢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至少要改變市民處理垃圾的習慣絶不簡單,當初也遇到不少反對聲音,但最終也 得到成功。執筆時知道政府有十年減廢大計,能否成功,在乎我們的支持。
這趟考察的最大感受,是看到韓國政府和人民的朝氣。他們勇於創新,也願 意承擔,我相信 我們也可以!
韓國團同學心聲
3C 鄭悉持 參觀三星 D-light 科技展示館和 Kia 車廠這兩家企業後,我認為近年來韓國 在科技方面發展迅速,不單因為韓國科技企業在研發方面努力的成果,也因為它 們懂得推行一些利民措施以提升市民對企業的好感和信心。這些企業也為員工提 供了不少福利,締造令人舒適、嚮往的工作環境,以吸引人才加入。這一切正是
韓國科技企業能持續發展,在世界生活科技產業佔領導地位的原因。
5A 楊芷樺 旅程中最深刻的是韓國人民的身分認同。他們不但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對工 作崗位也有深厚的歸屬感。在麥克亞瑟將軍紀念館參觀時,其中一名團友模仿軍 人的敬禮手勢拍照。這時,一名南韓伯伯走過來,向我們示範正確的敬禮手勢。 雖然言語不通,他仍很有耐性地比畫著。由此可見,他樂於推廣本國的文化。又 有一次,在仁寺洞看見一個小男孩在街上呼叫:「大韓民國!」。事後聽導遊講解, 才知道這是韓國人打氣的方式。另外,透過參觀 Korea Gas 燃料公司,我也能體 會到韓國人對公司的歸屬感。公司的員工平均年齡約四十歲,但平均工作年期卻 竟有二十多年。可見,他們差不多一生都在為一間公司效力。其實民族意識不一 定要
刻意透過書本傳授,當人民對自己的身份驕傲時,他們自然會向子孫或他人分享這份榮譽。
5E 區程雅 去進麥克阿瑟將軍紀念館,在那一刻我明白韓國現在的繁榮實在得來不易。 它經歷過日本人的蹂躪,無數人民慘死在日軍的暴行下。二戰結束本以為可以過 些太平日子,卻又要馬上面對國家分裂的局面。戰爭從來沒有離開過韓國,直到 如今,韓國還是要面對金正恩宣戰的威脅。他們的歷史包袱實在太沉重了!可幸 他們現在的經濟發展能蒸蒸日上,甚至與日本看齊,希望這刻的太平能延續下去。